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6|回复: 5

茂名湛江地区年例莺歌燕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9 1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晓清 于 2014-11-29 11:20 编辑

                                                     茂名湛江地区年例特色---文章摘自网易博客-红宇

                     年例”是粤西茂名丶湛江一带的一个传统而重大的民俗节日,是历时最长丶规模最大丶耗资最多,也是最为热闹的民俗。老百姓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所谓“年例大过年”,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人,过年时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得赶回来和家人团聚。
                    古时候,粤西特别是茂名丶湛江一带,受俚文化的影响,每年的初春至清明期间各村都会挑一个固定的日子,舞狮丶燃社火丶游神丶演木偶戏丶演粤剧丶鸣铳炮丶送瘟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康体健,国泰民安,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元宵节丶庙会丶社丶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调查,年例当源于明丶清,只是难稽考具体年月,清光绪年间编《茂名县志·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据此可知年例在清朝已十分盛行。年例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才逐渐恢复
                   年例时间一般从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而且多在元宵节或元宵节前后,但也有部分乡村的“年例”日是在其他月份的,甚至还有12月的。各地村庄均有不同的“年例”日,大多是一天,少数为两天,有的为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茂南有句俗语“最早黄竹,最迟艾屋”,反映了茂名市区附近村庄做年例的时间特点,以正月为最早,公馆镇的艾屋最迟,2月28日才做年例。高州城区的年例是二月初二就开始,二月十八上南关为最迟。农村则有年初一就是年例的。
              为什么各地的年例期不同,这应该是与冼太夫人有关。冼夫人要安抚百姓,与民同乐,各地各部族也相继邀请,冼夫人自然分身无术,就想了个办法,把各村的年例错开

            年例的主要活动 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粤西地区的年例已发展成为人们春耕之前的一次大型喜庆活动,意在庆祝开年,迎春接福,并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其活动主要有游神丶摆醮丶舞狮丶舞龙丶飘色巡游丶武术表演丶演大戏(粤剧)丶木偶戏丶放电影丶燃放烟花炮竹丶宴请亲朋好友等,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宴客以及游神丶摆醮丶飘色巡游丶跳花棚丶舞麒麟丶演木偶戏等。现在不少地方的演戏已与时俱进,不仅仅是演粤剧丶木偶戏,演的是“人头班”,甚至是流行音乐晚会,“三点式”的演出也令那些看惯了木偶戏的老人看得津津有味。
年例的意义
             年例作为一个传统而重大的民俗节日,历史悠久,而且随着年代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长久不衰,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我是倡导做年例的,城区的年例我搞得热热闹闹,乡下的年例我也做个红红火火。尽管有人对年例有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诸如此类的诸多异议,但我始终觉得年例有不少积极的意义。
              1丶有利于倡导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年例普天同庆,来者是客,大家相互信任丶相互尊重,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做年例,可以增进亲友间的感情。新春伊始,宴请亲朋好友,联络情谊,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也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餐桌上,亲朋好友欢声笑语,举杯畅怀,共聚情谊,共谋未来,岂不快哉乐哉!
              2丶促进经济发展。年例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尤其是拉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年例期间,乡镇和城市的消费剧增,菜市场丶商店丶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满目。同时,作为地方特色节日,正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张新兴“王牌”,组织游客“睇年例”丶“食年例”,实际上目前也成为不少旅游社团吸引游客的一个秘密武器。
          3丶有利于挖掘丶弘扬传统地方特色文化。信宜的飘色丶高州的木偶戏丶化州的跳花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是茂名人民喜爱的文化产品,在年例时找到了自己生存发展的舞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的要义。年例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仅每年“春班”演出,每年近2000多场,还有放电影丶放烟花丶请歌舞团演现,跳现代舞丶唱现代歌和举办体育丶棋类丶牌类有奖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当然,在做年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甚至有“迷信”之嫌,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年例健康发展。
主要风俗简介
           (一)游 神
游神是年例活动最热闹的场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有的还临时搭起彩棚作为祭棚),摆放在长长的供桌上,焚起香炷。此时,只见长长的供桌上一百几十只鸡一溜儿排开,那经过挑选和煮制的一只只鸡,胖鼓鼓丶油汪汪,挺起脖子,雄赳赳;那醇香的美酒丶鲜美的水果以及人们在节日里享用的食品,都供在这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高高的腊烛,横竖成行,光焰闪耀,那各色烟花爆竹,盘卷着对神的虔诚,待孩子们把一盘盘的爆竹展开,一挂一挂地接在一起,便成了几十丈长的全村人的同心结,组成了驱魃迎神的红色的阵,借桌上所有的鸡头都朝向一个方向——神将要莅临的方向,所有虔诚的眼睛都恭迎着神的到来。
           迎神的气氛越来越浓,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忽然,一阵锣鼓响起,人们的表情立刻敬畏起来,目光投向一个方向:神正向他们冉冉走来。神是玉帝丶王母,神是关公魏征,神是冼太夫人,神是神话人物丶历史人物,还有地方英雄人物,他们全都是受人尊敬的菩萨,他们威武地坐在轿里,仪仗队送着,鼓乐队齐鸣,旌旗招展……于是事先连好的爆竹欢快的响起,报告人们的无限喜悦和尊敬;成捆的纸香火光闪闪地燃起,衬托着神的慈目笑颜。唯有那些由鸡领衔的供品一动不动,静待神的唇温。神被抬着绕供桌三周以后,停了下来,尽情接受人们的祭拜,于是人们开始俯下身来,不住地叩头丶祷告……在人和神都心满意足之后,神又开始起驾,奔向另一个集满了香火丶供品和人群,集满了敬重和虔诚的公祭场所,这就叫“游神”。
         高州城区的游神,又叫“摆醮”,做法基本是一样的。有些村的游神,除了游到公祭场所,还挨家挨户巡游,有些村场大的,一整天也游不完。有些村除了游神,还有“喃年例”活动,主要是在庙宇或公祭场所进行,由“道公”等主持,内容是斩妖赶鬼,万民平安,有“迷信”色彩。最后的程序是到村的水口烧纸船,也为送鬼赶妖之意。  高州等地还有一个上“刀山”下“火海”的习俗,也为斩妖除魔之意,仪式也很隆重,动辙成千上万人观看。不过这个风俗不是每年都搞,很少能看到。
         (二)木 偶 戏
                做年例,少不了木偶戏。木偶戏又名鬼仔戏,经民间艺人不断吸收丶改造丶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剧种,经多年的发展,木偶戏已成为茂名地区民间艺术精品之一,它一般由一名或两名艺人表演,也有多人表演的。一人表演的叫小班,2—5人为中班,多人的为大班。最难表演的是单人木偶,集唱丶做丶吹丶打一身,清代作家林嗣环曾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口技表演者,但如果林嗣环先生在世,见到茂名地区的木遇戏,他也会为发出“口技者比木偶表演者逊色多了”的感慨呢。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丶装璜,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丶手臂丶肘丶腕丶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丶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丶穿衣丶戴帽丶斟酒丶拿书丶写字丶开弓射箭等,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就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现在也用摩托车或小车载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就可随意架设木偶表演舞台。
         茂名木偶戏以高州最为着名,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1987年,木偶艺人梁东兴丶朱兆庚同时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引起全场轰动,欲罢不能,结果一连演了20多场。梁东兴还多次赴德国丶新加坡丶香港丶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宣传茂名丶弘扬茂名地方特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州仍有200多班木偶戏大中小班在正常活动,从事艺人达1000多人,是活跃在城乡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众文艺队伍。1997年高州市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2006年高州木偶被评为粤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单人木偶仅存梁东兴一人,濒临失存,有关部门正大力抢救。
(三)跳 花 棚
            跳花棚是化州特有的舞蹈艺术形式,跳花棚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为接神丶安座丶开棚丶小孩儿丶道叔丶秀才丶后生唱歌丶依前丶陈九丶锄田丶钓鱼丶判官丶蓝棚丶送虫丶量棚丶八仙丶拆棚丶独脚和尚十八科。跳花棚舞主要是道叔科的舞蹈,贯穿于整个十八科,演出时动用的器具繁多:面具有36个,用樟木精雕而成,形状丶表情各不相同。道具有耙头丶沙刀丶缨枪丶铖斧丶纸钱等,伴奏以击乐为主,包括堂鼓丶中钹丶高边锣丶高音叮。乐器有二胡丶秦琴丶唢呐等。演出场面盛大壮阔,演员达50人,最多时达80人。歌舞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其意旨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丶物阜民安丶五谷丰登。
                跳花棚起源于化州石湾街道办事处中火嶂村委会长尾公村。该舞自明朝末由姚氏七世祖姚姓第七代从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自起源始,世代相传。当地群众开展甚为活跃,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开去,参加1998年广东欢乐节和1991年广东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演出共33场,观众达35万人次,2001年被中央电视台作为旅游节目录制并播出。《人民日报(海外)》丶《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丶《羊城晚报》丶广东电视台丶广东电台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分别作了报道,并被载入《中国民俗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在广东省2005年岭南民间艺术汇演中,化州跳花棚荣获金奖。

(四)高州八音锣鼓
                   做年例时村民喜欢请八音锣鼓到场吹打弹唱。八音锣鼓又称华堂班或锣鼓亭,因古代乐器分为金丶石丶丝丶竹丶匏丶土丶革丶木而得名,粤俗统称“八音”为音乐,是活跃在高州城乡的一种以吹奏丶打击类民乐为主的民间业余乐社组织。每逢春节元宵丶庆典赛会丶进宅贺寿丶婚嫁喜庆等场合,人们便请八音班前来助兴。演出时由两人也有多人抬着一架彩绸丶花串丶球穗丶图案等装饰的锣鼓亭,按打击乐丶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曲调高昂洪亮,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气氛热烈而流畅。其乐曲因场合不同而异。茂名地区的群众喜欢在欢庆的节日请八音锣鼓助庆,八音锣鼓奏起,整个村庄完全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做年例游神,自然少不了八音锣鼓,它那欢快激昂的节奏振奋人心,使整个游神队伍气势磅礴,让人对神肃然起敬。游神时它一般跟在神的后面,它那“咚咚”声源远远便可入耳,很多人根据锣鼓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自家摆醮的时候了。锣鼓声大了,证明游神的队伍快到了,人们就赶紧把桌子搬出去,摆起供品,等着神的到来。每一年的年例,人们用锣鼓迎来了神,又用锣鼓把神送走,“咚咚”的锣鼓声足以让神“感受”到人们对它的尊敬。
            八音锣鼓以源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高州八音锣鼓最为有名。高州八音锣鼓2001年受邀赴香港参加中国传奇艺术节,在香港大会堂丶沙田大会堂丶高山剧场为香港观众演奏,赢得满堂唱彩;应邀到佛山祖庙万福台为群众演奏,醉倒当地群众,当时有关部门为这次演奏专门开了“高州八音锣鼓研讨会”。高州八音锣鼓亭成为佛山粤剧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之一。
(五)飘  色
                   飘色巡游,是年例游行中最精彩的节目之一。飘色是运用力学原理,集铁工丶木工丶戏剧丶杂技丶魔术丶美术丶服饰等工艺之大成而精心制作出来的空中艺术造型。“飘色”用钢筋作为骨架,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上面的小孩在高可逾人的空中飘然欲飞。凭民间艺人的想象,他们可以把“飘色”的造型做得变化万千,千奇百怪。有些大型的“飘色”,甚至可以支撑十来个小孩坐在骨架上面。
              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丶打扮的。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原来造型是固定的,人物也基本是静态的,后来逐步融进舞蹈丶杂技等艺术形式,成为集电影丶戏剧丶魔术丶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流动的小舞台,制作技巧不断创新,从过去一板一飘,发展到一台上设两个丶三个造型,再发展到一个底板上人物造型可达四至八个,甚至十多个,更为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在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丶白鸽丶鲤鱼丶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有的会转动丶喷火丶喷水,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一板飘色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飘色游行时,由成人扛抬或车推,配以乐曲在路上巡游,深受民众喜爱。飘色经过之处,人潮涌涌。
            茂名地区的飘色,制作最精美的当推信宜市镇隆飘色。镇隆飘色艺术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春节和年例期间或者是喜庆节日,在乡间巡回表演,长盛不衰。其飘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一版飘色上进行多角色造型(一版最多可容纳13人,横跨5米,高达4米,堪称民间飘色一绝)。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丶博士生导师赵学增到信宜考察时,对镇隆飘色高度赞赏,称镇隆飘在国内外稀有罕见。在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中,信宜市镇隆明珠飘色团所展示的“普天同庆”丶“蟠桃仙景”丶“凤凰展翅”三板飘色凭借着恢弘的气势丶精湛的技艺丶优美的造型,艺压群芳,赢得了现场数万名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及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喜捧大赛的金奖。
     (六)年例的重头戏——宴客
          做年例分为“睇年例”和“食年例”两个部分,由此可见,宴客在做年例中是十分重要的。
            年例期间,主人会尽其所能,做一顿丰盛的菜肴给来客品尝。亲朋好友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赶过来吃年例。来的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从没听说:随着亲戚或朋友来了,不管你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甚至是过路的人,都一概欢迎,多多益善。一般的家庭都有3—5桌,有的甚至3—50桌。高州城区那街做年例,那里塞一个半个小时车是常有的事。吃年例有赴婚寿筵的喜庆,没了赴婚寿筵的繁文缛节,没了那越来越变味的人情世故,客人不用带上红包,实在过意不去,你提上点水果即可,你空手而来,只要带了嘴巴和肚子,主人一样欢迎。有人说,做年例,最能体现茂名人的大方丶好客,年例把茂名纯朴和谐的民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吃年例并不是为了桌面丰盛的菜肴,而是借这个喜庆的日子欢聚一堂,平常忙碌没时间见面的亲朋戚友这会儿都聚齐了,拉着家常总是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暧,老人们看着膝下成群的儿孙,笑嫣如花。
              在漫天的烟花映照得璀灿的夜空下,熟悉的面孔丶陌生的面孔,都一样地笑意满脸,共坐一桌,共品美味,创造着丶也分享着无边的欢乐,在这浓郁的乡村风情中,大家接受着春风的洗礼,心中和着你我的脉动,升腾起无限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晓清 于 2014-11-29 11:00 编辑

茂湛地区年例特色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9 1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9 2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0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